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優惠券

3D列印與CNC服務:如何選擇正確的製造方法

說明中心  /  CNC加工設計  /  3D列印與CNC服務:如何選擇正確的製造方法

3D列印與CNC服務:如何選擇正確的製造方法

3D列印CNC(電腦數值控制)服務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兩種主流製造技術。3D列印又稱積層製造,透過將數位模型分層堆疊構建出立體物件;而CNC服務亦稱為減材製造,透過從實心材料塊切削去除多餘部分來塑造所需形狀。這兩種技術各具獨特能力與優勢,了解其關鍵特性對於根據特定需求選擇合適的製造方法至關重要。本文將從應用領域、技術限制與考量要點等方面比較3D列印與CNC服務,協助您為製造專案做出明智決策。無論您是原型開發客戶、產品設計師還是企業主,都將透過本文學習如何根據製造需求在3D列印與CNC服務間做出最佳選擇。


精度與準確度

就精度與準確度而言,CNC通常能提供比3D列印更高的精度等級。CNC設備可實現極緊密的公差,達到±0.05mm或±0.1mm。


需注意最緊公差僅代表當前零件的特定特徵/區域以此精度製造,並不意味所有特徵/區域均按此標準加工。若有具體尺寸精度要求,請同步上傳標註公差註記的2D工程圖。若未標註公差等級,則將依照ISO 2768標準的"m"級執行。


相對地,3D列印的精度通常略低於CNC加工,典型精度範圍介於±0.2mm或0.3%至±0.3mm或0.4%之間。3D列印的精度會因採用技術、材料及列印機設定而有所差異。雖然3D列印具有卓越的設計自由度且能製造複雜幾何形狀,但對於需要最高精度等級的應用,特別是具有緊密公差或關鍵尺寸的零件,CNC可能是更理想的選擇。

製程公差範圍最小壁厚最大成型尺寸
CNC±0.05-0.1mm0.5mm(塑料), 0.8mm(金屬)1000mm*800mm*550 mm
SLA±0.2mm or 0.3%0.8mm780mm*780mm*530mm
FDM±0.3mm or 0.4%1.0mm580mm*480mm*480mm
SLM±0.3mm or 0.4%1.5mm390mm*290mm*390mm
MJF±0.3mm or 0.4%1.0mm370mm*276mm*360mm
SLS±0.3mm or 0.4%1.0mm350mm*350mm*400mm

                   

材料多樣性

在材料多樣性方面,CNC通常提供比3D列印更廣泛的選擇範圍。CNC設備可處理多樣化材料,包括金屬、塑料、複合材料、木材等。CNC技術不受特定材料限制,能加工市場上現成的各種標準素材,根據製造零件的具體要求提供更靈活的材料選擇空間。另一方面,3D列印通常受限於其所採用特定技術相容的材料範圍。


儘管3D列印在材料選項方面已有長足進步,但與CNC相比,其在材料取得性、特性表現與性能方面仍存在一定限制。然而,3D列印在製造具有複雜幾何形狀與內部結構的零件方面表現卓越,這些特徵往往難以或無法透過CNC實現。在材料多樣性方面選擇3D列印或CNC,取決於零件目標應用所需的具體材料要求與特性表現。


設計限制與原型製作靈活性

在設計限制與原型製作靈活性方面,3D列印相比CNC具有更高的自由度與適應性。3D列印能實現複雜幾何造型、精細細節與內部結構的創作,這些對CNC而言可能具挑戰性或無法達成。它使設計師能創造高度客製化的零件,包含個性化形狀、尺寸與特徵。


此外,3D列印允許採用輕量化結構、晶格結構與優化設計,從而製造出重量減輕、強度提升且性能改善的零件。3D列印還提供快速且經濟的原型製作方案,使其成為迭代設計流程與快速設計修改的理想選擇。設計師能製造具有複雜幾何形狀、內部結構與精細細節的功能性原型,進行全面的設計概念測試與驗證。3D列印還具備隨時修改或更新設計的靈活性,無需進行大量重新刀具設定或程式編寫。相對地,CNC製程可能因切削刀具限制、刀具接觸角度與材料去除技術等因素而存在某些設計限制。CNC在原型製作階段的刀具設定、程式編寫與材料選擇也可能需要更多時間與精力。此外,CNC製程在實現某些3D列印可達成的複雜幾何形狀或內部結構方面也存在限制。


然而,CNC原型製作在生產具有特定材料特性或表面處理的功能性原型方面具有優勢,這些原型更接近最終生產零件。


後處理工序

後處理是製造過程中重要環節,指在初始生產工序後進行的附加步驟,以實現零件所需的最終特性或外觀效果。相較於3D列印,CNC製程通常提供更多後處理選項與靈活性。我們透過以下面向比較以便理解:


表面處理

CNC:可輕鬆透過拋光、研磨、噴漆、陽極處理、電鍍或塗層等技術實現特定表面光潔度、紋理或色彩。

3D列印:可能需要額外步驟如打磨、噴漆、熱處理或化學處理,但選項通常較CNC製程受限。


功能性特徵

CNC:螺紋、緊固件或嵌件等特徵可在生產過程中直接整合,無需額外後處理步驟。

3D列印:根據採用的具體3D列印技術,可能需要進行支撐結構移除、零件清潔或材料固化等附加步驟。


加工與尺寸要求

CNC:CNC製造的零件可輕鬆進行二次加工、鑽孔或攻牙以滿足特定尺寸要求。

3D列印:可能需要額外後處理步驟,且在實現精確尺寸要求方面可能存在限制。


時間與資源

CNC:CNC製程可能需要投入額外時間與資源進行後處理,但提供更多選項與靈活性。

3D列印:3D列印可能需要更多後處理步驟、時間與資源投入,且選項相比CNC製程較為有限。


擴展生產能力

CNC通常比3D列印具有更高的生產量能。CNC設備能實現高速與大批量生產,適合大規模製造需求。CNC製程可實現自動化操作,能高效且穩定地生產多個相同零件。CNC還支持批量處理,可同步生產多個零件,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相對地,3D列印通常更適合小至中批量生產。雖然3D列印在某種程度上可實現自動化,但單個零件的列印時間通常較CNC長,這可能影響生產吞吐量。3D列印常更適用於原型製作、客製化生產與小批量製造。然而隨著3D列印技術進步(如多材料列印與大型3D列印機),其擴展生產能力正持續提升。3D列印與CNC的擴展性選擇,最終取決於專案或應用的具體生產量需求。


結論

總體而言,在3D列印與CNC服務間選擇合適的製造方法需綜合考量多種因素。CNC服務具有高精度、高準確度與材料多樣性等優勢,適合複雜精密零件製造。它提供廣泛的後處理選項,並適合較大規模生產。另一方面,3D列印在設計自由度、原型製作靈活性與快速交期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但在精度、材料選擇與後處理方面可能較CNC製程受限。最終選擇應根據專案的具體需求與優先級決定,在成本、品質、速度與設計考量間取得平衡,方能為您的製造需求做出最佳決策。


若您已準備好將CAD檔案進行3D列印或CNC加工,請立即獲取免費線上報價


最近更新在 Oct 30,2025